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緬甸語:ပြည်ထောင်စု သမ္မတ မြန်မာနိုင်ငံတော်;pyi-daung-zu tham-ma-da myan-ma-naing-ngan-daw),通稱緬甸(緬甸語:မြန်မာ;myan-ma),是東南亞國家,位於中南半島西部,西北鄰印度和孟加拉,東北靠中國大陸,東南接泰國與寮國,為東南亞國家協會成員國。

其南臨安達曼海,西南瀕孟加拉灣,海岸線總長1,930公里,佔國境線總長三分之一。國土面積約67.65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40大國家、東南亞第二大國。人口約5,567萬,世界排名第25位[4]。首都為奈比多,2005年以前設於最大城市仰光。雖名為聯邦共和國,但實為單一制的國家。

 

 

地理

緬甸,首都為奈比都(Nay Pyi Taw,約110萬人),最大城市為仰光(Yangon,約730萬人),第二大城市為曼德勒又名「瓦城」(Mandalay,約170萬人)。緬甸是東協成員國,土地面積約68萬平方公里為東南亞第二大國,排名全球第40大國,是東南亞大陸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泰國和寮國接壤,北及東北與中國大陸交界,西與孟加拉為鄰並臨孟加拉灣,南與西南濱馬達班灣和安達曼海,其領土東西最寬為936公里,南北最遠距離為2,051公里,海岸線沿孟加拉灣及安達曼海長達2,832公里,漁產豐富。

氣候

緬甸位於南亞季風區,屬熱帶季風氣候,3-5月是暑季,6-10月是雨季,11月-2月是涼季;山地多雨區年降水量達3000-5000毫米,內陸乾燥區500-1000毫米。夏季,河谷平原因熱氣無法由高聳的北邊界流出,再加上西南季風自南邊缺口北上,頗為悶熱。

自然資源

擁有豐富的天然礦石資源,及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主要分布在緬甸中央盆地的伊洛瓦底江沿岸,以及緬甸沿海的大陸棚地區。礦產資源主要有錫、鎢、鋅、鋁、銻、錳、金、銀、銅、大理石、石灰石等,寶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另森林資源豐富,盛產柚木等硬木。水力資源豐富,伊洛瓦底江、欽敦江、薩爾溫江及錫唐河4大水系縱貫南北,水利待開發,所灌溉之三角洲,農產豐富,稻米及各種豆類為出口大宗。

語言

官方語言為緬甸語(緬族的母語),緬甸境內各個少數民族都使用自身的語言。漢語除了在緬甸華人內部外,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區也較為通用。許多社會上層人士懂英語,西部邊境地區少數人通用孟加拉語(羅興亞人)。 由於緬甸軍政府長期以大緬族主義為主體,所以在其他原住民地區強行禁止在學校說母語。引發了其他族群的不滿。也導致了其母語的逐漸沒落。 緬甸雖然曾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是緬甸由於教育設施落後,國內不通行英語,成了前殖民地中的異數。

宗教

89%的緬甸人信仰上座部佛教,5%的緬甸人信仰原始宗教,其則是信仰漢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等等。佛教在緬甸占絕對主導地位,基督宗教在緬甸北部少數民族地區(含東南克倫族)較為流行,昔日受到緬甸中央政府的較大限制,近年隨著緬甸民主改革,這些佛教以外的宗教傳播及信仰者也得到了保障。但是伊斯蘭教在緬甸仍受到當地政府和主流佛教社會的極端嚴厲的壓迫,特別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緬甸羅興亞人在緬甸沒有公民權利,亦沒有任何人權可言。

文化

緬甸語文屬漢藏語系下的藏緬語族緬語支;居民以農耕為生;古文化在宗教、文學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深受印度文化影響。以蒲甘王朝為代表,建於十一世紀初,以蒲甘為首都。設行政組織,訂立法律,雕刻及繪畫藝術相當發達;並以自創的緬甸文取代巴利文和梵文,成為經書的正式文字。佛塔建築以「糾蘇吉剛佛塔」為其代表。